名家精選》童振源:總統大選不是和平協議的空白支票
-
政大未來事件交易所首席顧問童振源表示,宋楚瑜參選,受傷最重是綠營,而非國民黨。
文/童振源
在選戰剩下九十天左右,馬英九總統提出和平協議的議題引發諸多選民的疑慮,造成馬總統連任選情急遽下挫,進而促使馬總統提出公投與十大保證避免選情進一步惡化。
合理判斷,馬總統的和平協議政見是為了回報中國的經濟讓利、滿足中國的政治需求,但又被迫提出公投回應台灣人民質疑的強大壓力。面對馬總統的暴衝,總統大選不應該是和平協議的空白支票,更不該由國共兩黨決定台灣的前途。
首先,台灣沒有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急迫性。從1958年823砲戰至今,兩岸已經53年沒有發生軍事衝突。從1979年停止砲擊金門至今,中國已經有32年沒有對台灣採取片面軍事行動。雖然台灣人民渴望和平,但絕不是一蹴可幾。
1990年代國民黨政府即提出兩岸應該簽署和平協定,馬總統也已經上任三年半,但是兩岸至今仍無法談判和平協議。更何況,不是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便可以確保兩岸和平,重點在於中國是否有維護兩岸和平的誠意,國際局勢是否能確保此和平協議被履行。
儘管李登輝總統與陳水扁總統都提出類似和平協議的建議,但是中國政府都相應不理,只有在馬總統上任後,中國才積極推動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和平協議的談判。
早在2008年10月底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便曾表示,兩岸下階段應協商和平協議。該年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胡六點更明確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詮釋,胡六點的目標就是兩岸結束敵對狀態與簽訂和平協議,兩岸應開始就政治與軍事議題進行談判。國台辦發言人也多次強調,兩岸不能迴避政治議題,否則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瓶頸,阻礙兩岸關係發展。
過去三年半,中國對台灣進行諸多經濟讓利,同時在國際空間上讓台灣維持既有邦交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並且透過兩會協商完成十五項協議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
然而,對於馬政府反而將不統放在第一位,而且不時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與2,300萬人決定台灣前途,甚至批評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的不當、要求中國撤除飛彈與減少對台軍事部署、擴大向美國採購武器,中國內部對馬政府是有相當不滿的壓力。
中國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去年來台灣時曾公開向馬政府喊話,兩岸不應該排除政治談判。余克禮最近也在美國公開表示,兩岸若不能面對政治難題,兩岸和平與穩定就難有保障,還有可能出現反覆甚至倒退。因此,合理推測,中國需要馬總統確認在連任後願意進行兩岸政治談判,中國才願意更明確支持馬總統連任,進一步給馬政府更多的經濟、軍事與外交利多。
在選戰剩下九十天左右,馬英九總統提出和平協議的議題引發諸多選民的疑慮,造成馬總統連任選情急遽下挫,進而促使馬總統提出公投與十大保證避免選情進一步惡化。
合理判斷,馬總統的和平協議政見是為了回報中國的經濟讓利、滿足中國的政治需求,但又被迫提出公投回應台灣人民質疑的強大壓力。面對馬總統的暴衝,總統大選不應該是和平協議的空白支票,更不該由國共兩黨決定台灣的前途。
首先,台灣沒有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急迫性。從1958年823砲戰至今,兩岸已經53年沒有發生軍事衝突。從1979年停止砲擊金門至今,中國已經有32年沒有對台灣採取片面軍事行動。雖然台灣人民渴望和平,但絕不是一蹴可幾。
1990年代國民黨政府即提出兩岸應該簽署和平協定,馬總統也已經上任三年半,但是兩岸至今仍無法談判和平協議。更何況,不是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便可以確保兩岸和平,重點在於中國是否有維護兩岸和平的誠意,國際局勢是否能確保此和平協議被履行。
儘管李登輝總統與陳水扁總統都提出類似和平協議的建議,但是中國政府都相應不理,只有在馬總統上任後,中國才積極推動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和平協議的談判。
早在2008年10月底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便曾表示,兩岸下階段應協商和平協議。該年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胡六點更明確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詮釋,胡六點的目標就是兩岸結束敵對狀態與簽訂和平協議,兩岸應開始就政治與軍事議題進行談判。國台辦發言人也多次強調,兩岸不能迴避政治議題,否則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瓶頸,阻礙兩岸關係發展。
過去三年半,中國對台灣進行諸多經濟讓利,同時在國際空間上讓台灣維持既有邦交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並且透過兩會協商完成十五項協議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
然而,對於馬政府反而將不統放在第一位,而且不時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與2,300萬人決定台灣前途,甚至批評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的不當、要求中國撤除飛彈與減少對台軍事部署、擴大向美國採購武器,中國內部對馬政府是有相當不滿的壓力。
中國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去年來台灣時曾公開向馬政府喊話,兩岸不應該排除政治談判。余克禮最近也在美國公開表示,兩岸若不能面對政治難題,兩岸和平與穩定就難有保障,還有可能出現反覆甚至倒退。因此,合理推測,中國需要馬總統確認在連任後願意進行兩岸政治談判,中國才願意更明確支持馬總統連任,進一步給馬政府更多的經濟、軍事與外交利多。
原文網址: 名家精選》童振源:總統大選不是和平協議的空白支票 (第1頁/共3頁)| 政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11/18/301-2758998.htm#ixzz1eCH3mAcM
然而,兩岸和平協議談判不能急躁,必須建構國內共識、兩岸互信與國際保障,才能確保兩岸和平,否則只會擴大國內與兩岸衝突。舉例而言,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都要談判兩年以上,ECFA後續四項經濟議題的談判還不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如何能確保兩岸和平協議能在十年內完成,更不用說馬英九連任也只有四年的任期。
如果急於談判而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政治前提,等於談判的客體是台灣的主權,而且設定談判時間表為十年內、甚至四年內,台灣將失去談判籌碼,台灣未談便先輸。
沒有政治前提的兩岸政治對話,才能累積國內與兩岸共識,才能建構持久的兩岸和平。在目前台灣內部與兩岸都缺乏共識的情況下,兩岸倉促談判和平協議只會擴大國內與兩岸衝突,引發國際的不安,不會帶來兩岸和平與區域穩定。
無論是不是原罪,不少台灣人民對於馬總統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確實感到不安。根據最近的Nownews民調,23.3%的泛藍受訪者、35.5%的泛綠受訪者與18.4%的中間選民都擔憂,若馬英九連任,將推動兩岸統一。
正因為這樣的擔憂,馬總統的和平協議已經重創他連任選情。根據未來事件交易所的加權平均價格,10月16日到10月20日總統選舉得票率預測,馬英九領先蔡英文的幅度下降了7.2個百分點;當選總統機率預測,馬英九領先蔡英文的幅度下降了18.6個百分點;10月21日以後馬英九與蔡英文的得票率預測與當選機率幾乎都維持相同。
根據中國時報的民調,蔡英文落後馬英九的支持度差距從10月19日的10%大幅縮小到10月25日的3.7%。
光以台灣未來十年必須面對兩岸政治談判為由而提出總統候選人的競選主張,卻沒有完整的論述與配套措施,是相當冒進而不負責任的作法。
即便馬總統提出三項前提,包括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仍然無法讓台灣選民安心,擔心馬總統連任會在四年內冒進推動兩岸和平協議談判,而且可能會屈服於中國的政治壓力。事實上,吳敦義院長針對兩岸簽署ECFA也提出一樣的三個前提,而馬政府卻完全主導台灣的談判進程,完全置在野黨的反對與公民投票的要求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