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星期專論,轉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星期專論,轉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星期專論》度估的哲學和精神現象學! ◎南方朔

《星期專論》度估的哲學和精神現象學!

◎南方朔                   政治新聞 2013-6-2
近年來,我的知識興趣已轉向到了領導學,我一直試 著想從領導學上,找到台灣的領導危機的關鍵。因此前一陣子,我曾在「不領導」、「亂領導」、「爛領導」這些近年來領導學的概念,來解釋台灣被搞得亂七八糟 的原因。但我也知道,這種解釋只屬現象面,還沒有被拉到哲學面和精神面,因此這種解釋仍不全面。
但五月廿日發生了馬總統的「度估」(台語打瞌睡之意)風波,終於使我的解釋有了新的理論架構:
(一) 近代的管理學在一九六○年代曾有過所謂的「彼得原理」,該原理是在說,人在一個體制裡常常會時來運轉的被提到一個超過他能力所能負擔的位子上。當位子超過 了能力,最直接的反應,就是他的位子有關的事由於超過了他的能力,他都不懂、沒有興趣,覺得倦怠無聊,當然也不會有感。

位子超過能力 人就會倦怠無感
(二) 當代美國傑出新聞從業員、「時代」雜誌專欄作者喬.克萊恩(Joe Klein)在他所著的《從羅伯甘迺迪到布希:為何政府愈來愈沒有勇氣,只想戀棧權位而不會替國家做對的事情》一書中以卡特為例所發表之議論。卡特的才具 最大只能做南方一個小農業州的州長,但時來運轉,他成了總統,他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也沒有興趣,他只有快樂的冷漠無知,談正經事他不專注,他的親信 也同樣的無知。因而喬.克萊恩遂談到,十六世紀的政治思想家馬基維利認為:「政府最大的罪惡乃是怠惰」,卡特乃是戰後美國最爛的總統,即是因為他的無知使 他犯了「怠惰」(Indolence)之罪。
(三)由馬總統的「度估」風波,我突然想到馬的領導危機有了一個新的哲學和精神現象學的切入點,那就是當代最新興的「無聊」、「倦怠」的哲學研究。
為了應付無能 打瞌睡逃避戰場
近 代有許多人文學家已注意到,人類有一種既是病、但也不是病的精神行為,那就是「無聊」、「倦怠」(Boredom)。當一個人找不到人生努力的方向,這時 候,他就會凡事打不起精神,覺得精神疲憊不堪,這時候他就動輒想打瞌睡,打瞌睡成了他應付無能的逃避戰場。只有在打瞌睡中,才會覺得安慰。因此,「疲 憊」、「無聊」、「煩悶」,乃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心理症候。一個人如果焦慮、痛苦,那其實還是好的,因為這種心理狀態顯示出他有某種東西想要克服,俾使他不 至於焦慮和痛苦;但「疲倦」、「無聊」則不然,「疲倦」、「無聊」沒有針對的目標,它只是事事不關心、無興趣所造成的倦怠,這種倦怠投向他自身,乃是自戀 最極端的形式。他事事不關心,當事事迎面而來,他則用渾渾噩噩的煩厭倦怠以對,煩厭無聊的打瞌睡,即可以一盹解千愁。因此前代大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倦怠而 造成的打瞌睡,是一種精神上的虛空,它由無為到無感,不留任何正面的痕跡,打瞌睡乃是一種最原始的無知快樂。近代現象學大師海德格也說過,無聊煩厭的人, 通常都會一直看手表,這種行為動作所顯示的意義就是對這種人,時間已無任何正面的挑戰意義,他只在意時間的快快過去,而打瞌睡就是讓時間快快過去的方法。
因 此,打瞌睡這種行為在精神現象學上是有深意的,它指一個人的精神麻痺,凡事冷漠無感、無所用心,只是昏昏沉沉過日子的精神狀態,甚至反映了打瞌睡的人的人 生態度。十九世紀的存在主義神學家齊克果認為,一個人必須努力的探求人生的意義,當人生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他就不會煩厭的打瞌睡,只有人生失去努力目標 的人,才會有煩厭打瞌睡的空間。因此他認為「煩悶打瞌睡」(Slumber, Lethargy)這種精神現象,乃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大罪。由於這種人對事事不關心,昏昏沉沉過日子,他其實已是在用他的無知無感不作為,替自己和別人更 壞的結果做著準備!

無知無感不作為 治國亂七八糟
馬的喜歡 打瞌睡是很有名的,以前的人多半用「他累了」這種鄉愿的態度,讓這個問題唬弄而過,並沒有從哲學和精神現象學的層次,去深入探討。人們不知道,政治領導人 這種級數的人物,他們在大庭廣眾下打瞌睡,和小孩子玩到很晚,以及小老百姓睡眠不足,第二天常打瞌睡,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政治重要人物的打瞌睡乃是有其 哲學和精神現象學意涵的。馬的精神恍惚動輒打瞌睡,所顯示的乃是他的職位超過了他的能力所造成的昏昏沉沉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乃是台灣治理狀態亂七八糟 的淵藪。當年卡特地位大過能力,他對許多問題都不懂無知,卡特開會時的恍神相當有名。他們兩人真是活寶一雙。

世界最大悲哀 是好人成了昏君
自 古以來,昏君與暴君乃是不同的類型。昏君是地位大過能力,因為無知無感而昏昏沉沉、渾渾噩噩過日子。從古到今,昏君多半是許多人認為的好人。坦白說,晉惠 帝就是個很好的好人,老百姓沒飯吃,他會想到沒飯吃,何不食肉糜?這是好人心腸,好人成了昏君。馬也是個好人,學生吃一個便當不飽,他會說為什麼不吃兩個 呢?這也是好人心腸。就像卡特,也沒有人懷疑他不是好人。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乃是好人成了昏君!
(作者南方朔為文化評論者)

===========================
圈內?圈外? 
大家都想當皇帝、當圈養者,
代表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可以解釋許多迷惑,給你沮喪的答案。

《星期專論》台灣反貪 愈反愈貪! ◎南方朔

《星期專論》台灣反貪 愈反愈貪!  2013/04/07

◎南方朔
清廉反貪有兩種思考方式。
第一種是 柏拉圖的西方模式。他在《共和國》裡在談到正義時,以小亞細亞古國多底亞的國王蓋吉士為例。蓋吉士本來是個牧羊人,有次牧羊時大地震動裂開,他掉進了裂洞 裡,撿到一枚戒指。如果他戴了戒指,把戒面朝外,他就會被看見,把戒面朝內,他就可以隱身,別人看不到他。他發現戒指的這種魔力後,就隱身進了皇宮,誘拐 了皇后,而後與皇后勾結,殺死了皇帝,自立為王。由於他有魔戒為憑,做任何壞事別人都看不見,他遂可以為所欲為。柏拉圖的意思是,如果人們有了權力,可以 做事不被人知道,他就可以濫權貪腐為所欲為。因此權力的秘密,乃是濫權貪腐的起源。這也是西方反貪把體制的透明化置於首位的原因。西方把反貪視為體制的問 題。
第二種則是中國古代的模式,它把反貪視為個人的道德清廉問題,因此古代文人官僚遂充斥著「其清如水」、「一介不取」的教化與宣傳。
體制不透明 貪腐虛誇清廉
將 清廉反貪視為體制的透明問題,這種問題意識具有客觀性、可檢證性,當體制改革良好,不只清廉的好人會遵循,就是奸詐小人也必須遵循。把反貪視為體制問題即 可使這個問題變成可以檢證、可以執行的問題;但將它視為道德問題,它就成了一個主觀認定的問題。中國自古以來各種自認清廉的貪官充斥,假借清廉而沽名釣譽 之事多不勝數。由此可見把貪腐視為道德問題是沒有用的,它只會鼓勵出言行不一、沽名釣譽、欺世盜名這種真正的大奸巨惡之徒。凡讀過歷史的,必知道王莽其 人,他在權力尚未最大前,真是虛情假意作足了清廉秀,當他做大司馬時,甚至他的老婆也都穿得比僕人還不如。由於他的作秀十分成功,舉國歌頌,但他一到權力 的頂峰,即真面目畢露,開始胡作非為,最後搞得內政外交都殘破不堪,人民造反不絕。他的朝代也很快滅亡。
因此,古代中國將貪腐問題視為道德 問題這乃是一種封建時代愚民政策模式,統治集團可以用他們宣傳的清廉來欺騙人民,合理化它的專制。這種操控模式到了近代依然如此,除了統治者繼續他的清廉 秀來合理化他的政權外,這種模式還可以產生言行不一的灰色空間,使統治者得盡好處。他可以得到宣傳自己是多麼清廉的好處,又可以得到手下貪腐的好處。
主子旁貪官 經手秘密黑金
對 國民黨本質有理解的都知道,國民黨上層雖然一直在宣傳它是多麼的清廉,但整個國民黨體制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角色,在施展它的國庫通黨庫、收受獻金、分配利 益、收買派系的工作。十七世紀法國思想家拉布耶爾(La bruyere)曾說過:「不管一個大人物說什麼,他的身邊一定要有一群惡棍,幫他做不能叫正人君子去做的事。」這就是統治者在玩弄的灰色空間。
就 以台灣的國民黨為例,它表面上是個民主政黨,實質上卻是個全權支配的政黨,它必須有龐大的黨產和黨組織,必須有一些人從事金錢搬運的工作,必須有人來分配 政府的利益給同路人,做為政治的收買與回饋。據我所知國民黨黨政體系內,許多核心秘書所負責的即是這種不能叫正人君子去做的工作。
就以林益 世案為例,當此案初爆,明眼人立刻知道,這絕不是林個人道德敗壞的小貪腐,而是個組織性的大貪腐。林不是行政問題的專家,他被畀以行政院秘書長這種層次的 高官,就是要給他足夠大的身分,可以去挪動南台灣的政商資源,俾做為國民黨光復南台灣的基礎。他做的許多不能見諸天日的工作,其實是有所秉承的。這正是本 案初爆,我就認為此案必須大辦,並對行政院秘書長辦公室封鎖蒐證,那麼一定可以像串肉粽一樣,抓出一連串政商勾串與利益輸送的證據,可是台灣的司法並不公 正,最後只能大案小辦,草草了事。
再以馬的黨主席辦公室主任賴素如涉貪為例,賴以小小年紀即出任這種核心中的核心高官,她肯定不是做事有什 麼特別能力,而是絕對效忠,可以承辦主子交辦的各種秘密任務。那就是處理黨產這種核心利益,幫國民黨搬運金錢等。林益世和賴素如都是馬身邊的惡棍,他們的 任務就是幫主子去做不能叫正人君子去做的事。
馬不知林賴貪 沒人會相信
因 此,像林益世、賴素如這種等級的人物涉貪,說什麼馬不知情,大概沒有人會相信。林和賴他們本質上就是老闆任用來做不能見天日工作的人,他們穿幫了以後,當 初任用他們的人再怎麼去撇清,也不會有人相信。因此我倒主張對賴案的偵辦,應當考慮以污點證人的方式將她列為交換的對象,看她願不願意供出來自更高層的授 意!
本文開始時,反貪有兩種思考模式,進步的民主國家把反貪視為制度透明的問題,像最好的北歐國家由於透明度高,已幾乎弊絕風清。但像台 灣,由於透明會危及當政者的利益,因此當政者雖口說反貪,但他真正在玩的仍是古老的道德遊戲以及明暗兩手的權謀。表面上他在宣傳自己是如何的清廉,事實上 他卻任用了一堆惡棍,幫他去做不能叫正人君子去做的事。台灣這種反貪,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愈反貪卻愈貪!
(作者南方朔為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