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無薪假」與後「夢想家」的產業發展政策

「無薪假」與後「夢想家」的產業發展政策
●歐陽書劍
「夢想家」已劃下里程碑,不過當然不在音樂劇本身,而是在它引發藝文界的集體反彈,以及它對文創產業發展的「啟發」。在無薪假捲土重來的此刻,後「夢想家」的產業發展目標已更為清晰,不能創造更多人共享的經濟成果、無法提高就業的經濟成長策略,就不應該端上檯面。

無薪假再度來襲,規模縮小,但是戲劇性加倍,因為距總統大選僅不到2個月,又在ECFA生效後近1年,及經、建部會積極海外招商、極力宣揚經濟政績之時;我國9月失業率雖下降,但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再延長,且經濟成長明顯減緩,就業環境又悄悄地惡化了。

據主計處統計,今年9月份失業勞工的平均失業時間再度突破6個月,今年以來幾乎逐月下降的趨勢被打破(僅4月份由3月的28.34微幅上揚至28.45 週),特別是45歲以上中高齡失業者的平均失業週數再度上揚至30.46週,僅次於元月份的34.23週及5月份的30.5週。

當景氣不佳 時,失業者的相對被剝奪感更為強烈,「夢想家」2天演出耗資2.15億元,引起的反彈不僅止於藝文界,文建會主委直到下台可能都還搞不清楚,不公不義的施 政方向及不平不均的資源分配,才是民眾全面反撲的理由,就像「佔領華爾街」運動,這是不滿累積後的宣洩,因為民眾只看到建國百年活動從年初一直燒錢到年 底,燒得景氣愈來愈差,並且燒出了「無薪假」。

「促進就業」雖是執政黨「黃金十年」中活力經濟的施政主軸之一,其中最重要也最具體的策略就 是「加速推動全球招商,積極促成民間投資,使內、外需為經濟成長雙引擎,進一步帶動就業、提高薪資」,但是明年的民間投資已由主計處公布的負成長預測及最 近外銷接單成長趨緩敲了警鐘,勞委會釋出的2萬職缺,則僅是短期的就業機會。

因此,除了短期計畫和長期口號外,民眾感受不到政府降低失業率 的執行決心,相對地,11月初在坎城舉辦的G20高峰會,雖聚焦於歐債危機,但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的會後記者會特別強調總體經濟對社會造成 的影響,並將與國際勞工組織(ILO)合作打擊失業,而G20會後公報不僅提出「成長與就業行動方案」,將就業與經濟成長並列,同時也成立專案小組,針對 年輕人失業率偏高研擬對策,做為明年的峰會重點。

政府不應只空洞地說要發展在地產業、引進外資,更應積極檢討產業政策,追求能夠創造就業的經濟成長。

2.15億元的夢想家激起了藝文界義憤,除了將一位部長級官員趕下台,重要的是揭開了文化人的苦悶,也提供文創產業發展的契機。

就像所有的產業一樣,依賴政府的發展不能持久,所以政府的協助一定要用對地方、用對方法,「夢想家」只是讓少數人獲益,建立制度才能讓產業成長生根,就文創 產業言,建立貸款的合理鑑價機制及核撥流程,就是使文創業能夠自立自強的重要關鍵,而提供合作的平台,譬如:演唱會和旅遊業的合作,則能創造另一種商業模 式。

後「夢想家」的產業政策再也不能好大喜功或因循苟且,而應有大膽的創新和前瞻的思考,而且不一定要壓寶特定產業,也不應獨鍾製造業,DRAM和LCD的高額貸款,已大到不能倒,這麼高額的投資若分攤至台灣已有優勢的其他產業,或許可以創造更多的成長和就業。

歐債危機中的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等國都換了執政黨,下台的身段容有不同,但都在民眾的不滿和失望下失去政權,民主社會做不好就換人是常態,「夢想家」的教訓,或許能帶給所有官員更多真正創造就業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