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和平協議有如照妖鏡 / 金規馬隨 假和平之名行滅台之實

《星期專論》和平協議有如照妖鏡   2011-10-30

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除了他自鳴得意的米酒降價,很少把國家大事做好。這一社會普遍觀感,現在又增添一樁新事例。

馬氏反反覆覆  凸顯選舉花招

馬英九月中突然拋出和平協議議題,社會譁然。他立即補上「公投說」,卻引發修正公投法的回應,也招致藍營反彈,更冒犯了紅色老大哥,不得不派人前去北京解釋,且再提出「十大保證」,這又讓人民聽得霧煞煞。經此波折,這一事件不但凸顯和平協議的選舉花招本質,也充分暴露黑箱作業、決策粗糙、立場反覆、亂開選舉支票的馬氏行事風格。

和平協議風波讓人民看穿政客的選舉操弄伎倆,並反映於民調。未來事件交易所一週前最早指出這一民意轉折:和平協議引起爭議之後,馬英九不論當選機率或得票率預測,都大幅下降,由明顯領先對手蔡英文轉為不分軒輊,甚至落後。自由時報上週民調也顯示,蔡英文贏過馬英九,顯然,人民的眼睛是明亮的。

這就是選舉的正面價值。它讓人民得以檢討執政者施政績效,檢驗政治人物,也提供重大公共議題辯論及改革的機會。有如這次大選過程,台灣人民已經讓「黃牛四年」且失信於民的馬英九,在尋求連任之路諸多不順;也暴露楊秋興短短數月,政治立場由綠變橘再變藍的政客投機性格。

在公共議題方面,蘇嘉全的農舍案引發農地使用及管理的普遍問題,但由於政媒炒作唯選舉考量,只為攻訐政敵而乖離主題,不能蔚為改革現狀的有意義論辯,反淪為政治惡鬥的假議題。

和平協議同樣值得嚴肅處理。它由現任總統提出,觸動台灣最重要而敏感的對中國關係及公投爭議,適合大選期間提出,經由充分辯論,釐清內部歧異,建立中國政策共識,並改革鳥籠公投法,讓人民得以直接決定並監督與中國的重大協議。

改革鳥籠公投 提升直接民權
不過,這一議題提出至今,整合內部矛盾,進而提升台灣直接民權的機會,由於選舉操弄及馬氏政治風格而降低。另一方面,它卻有如照妖鏡,照出政治人物及政黨的原形,也扭轉了民意或選情。

馬英九提出和平協議,在招致的諸多質疑中,一個最根本而必須向人民說清楚的問題是:和平協議能為台灣帶來和平嗎?

從歷史看,和平協議顯然不等於和平。二次大戰之前,英美與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但不能阻止希特勒的侵略。美國與北越一九七三年簽署巴黎和約,雖有諾貝爾和平獎加持,反而加速南越淪亡。更近的,一九九三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奧斯陸協議,當事人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以巴衝突不斷,和平至今遙不可及。

與中國共產黨談和平,結果災難一場,馬英九的黨曾經吃過大虧。一九四五年,蔣介石與毛澤東達成雙十協定,同意結束內戰,但雙方軍事衝突不止,最終以國民黨敗退台灣收場。同樣地,圖博(西藏)一九五一年與北京政府簽訂十七條和平協議,八年後,達賴喇嘛被迫流亡至今,近日還頻傳圖博人民自焚抗暴事件。

示弱片面求和 不啻自招敗亡

歷史的教訓因此很清楚,不論是國家之間或一國之內,和平都不能靠一紙文書獲得,沒有實力而與共產黨談和平不啻自招敗亡。如今的現實是,中國把併吞台灣當做核心利益,台灣以小事大須有智慧。馬英九片面求和,和平協議內容構想不清不楚,對消蝕台灣自我防衛實力、衝擊與美日安全合作等諸多負面效應避而不談,且把和平協議做選舉政治消費之用,處理極其輕率無謀;如其繼續主政,和平必然以付出主權或政治慘痛代價,甚至投降收場。這正是和平協議風波搞到馬英九灰頭土臉的原因。

這一風波也讓人民看穿國共兩黨敵視公投的反民主心態。和平協議其實正中北京政府下懷,符合它「和平統一」的溫水煮蛙併吞台灣策略,但馬英九的「公投說」對它實在畫蛇添足。中國不是民主國家,北京當局至今未能善待中國人民,連直選公職人員的公民基本權利都要剝奪,絕無可能贊同公投的進階民主,它當然強烈反對台灣就雙邊事務進行公投。

馬英九的同黨立委在他提出「公投說」一週之後,於立法院封殺與中國重大協議入公投法的議案,同樣現出原形︰馬英九與同黨說一套做一套,而且敵視公投。這一票人言行不一,早已不是新聞,只是大選期間出現新事例,再度讓選民看清中國國民黨的本質。

公投說騙選票 反讓選民看清

已經再度執政的這個百年政黨,本應融入民主台灣,但它至今掛著中國招牌,行事作風也不改外來政權屬性,把公投當洪水猛獸。外來政權因屬少數統治,最怕民意直接表達,有如馬英九當年反對總統直選;公民投票法雖旨在落實憲法明載的公民權利,仍仗其國會多數,不論公投範圍、題目、連署、提案、通過,一律以鳥籠橫加框限。

這次馬英九提出「公投說」,原係危機處理的應急之計,兼以騙選票,不料踩了中國紅線,也引起外來政權的支持者反彈,加上反對黨及澄社等公民團體趁勢要求打破公投鳥籠,把對中國重大協議入法,弄得馬英九幾面不是人,民調大傷。

和平協議一舉照出諸多政治人物及政黨原形,有助選民看清台灣所處現狀,進而做出明智抉擇。大選辯論公共議題的正面價值,這是很好的例子。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
冷眼集 金規馬隨 假和平之名行滅台之實
記者鄒景雯/特稿
美東時間九月十一日,馬辦執行長金溥聰在華府公開拋出了 簽署和平協議的風向球,在國內遭到嚴厲撻伐後,總統府曾經出面澄清。一個月後,真相大白,總統府是假的,金小刀才是真的,馬英九正式把和平協議列入「黃金 十年」的所謂國家政策之中。這個金規馬隨,國安會、陸委會、行政院事前是否參贊決策?政府的評估、規劃、預算使用分別為何?應該立即向立法院提出完整報 告。

按照馬英九的口述,這個和平協議很清楚是建構在「九二共識」之上,也就是一個中國,這個中國不論可不可各表,是老母雞或是秋海棠,很清楚就是消滅台灣的主體性,使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就是假和平之名行滅台之實。

認 識和平協議的本質後,再來看馬昨日解釋「不是去談統一」,甚至幼稚地說「要把和平制度化」,就更為透徹了。這紙和平協議的作用是反獨,既反台灣獨立,也反 中華民國獨立,刪除台灣未來、也就是下一代的多元選項;所謂的制度化,就是把過去三年所鋪建以終統為目標的軌道給白紙黑字畫押,規範台灣人不得脫軌,未來 的人若欲撕毀,就提供了中國攻台的正當性。

不統不獨不武,脫胎於李侃如的「中程協議」,和平協議一出,等於圖窮匕見。馬為什麼要這樣做?成就「化獨漸統」的父訓,順遂他個人的中國夢,建立在中國主軸脈絡下的歷史定位,順便去申請個諾貝爾獎,理由可多了。這些理由全為一人出發,卻不惜拿二三○○萬人的自由權當陪葬。

但是,金馬策略的效果其實是飲鴆止渴,藉此轉移大家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經濟發展圖像為其執政寫照的焦點,因此堪稱兩罪齊發,只會提醒大家,在這個台灣生存關鍵的時刻,必須透過選票和平「出草」,才能確保這塊土地的民主與永續。